每次面臨自我介紹場合時,總是想趕緊介紹完名字和幾個勉強擠出的興趣後迅速交棒給下位,總覺得只要讓各位的目光多停留在我身上一秒,現場氣氛就會漸漸變得尷尬,仿佛大家的表情都在對我無趣的自我介紹提出抗議。因為自己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或是非常狂熱的喜好,所以根本沒有值得提出來介紹的地方,但職業的關係「自我介紹」是不可避免,雖然心中對於這類情況感到厭煩,但也只能去正視這個弱點。
當初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純粹只是因為封面看起來很順眼,一眼望去就可以清楚看見「自我介紹的技術」這幾個大字,所以就毫不猶豫拎了一本回家看。閱讀完發現作者不只在引導讀者如何自我介紹,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個人品牌」。
本書分成五個部分
1. 自我介紹,是介紹什麼?
2. 在介紹自己前,先建立「自我形象」
3. 自我介紹的內容
4. 如何展現自我介紹
5. 讓自我介紹更完美的技巧
自我介紹,是介紹什麼?
在前言作者提到自我介紹「並非在介紹自己,而是在介紹與聽者有關的未來」,所謂的未來是在自我介紹中所展現出個人品牌的附加價值。書中以計程車司機做為範例,在未來自動駕駛將有可能取代現有的計程車行業,為避免失業的窘境,司機就需要做出獨特性,也就是個人品牌。舉例來說,現在越來越多導遊型計程車司機,除了單純的接送服務外,還能在旅程中向旅客介紹各個景點的背景或是提供在旅遊書上找不到的秘密景點。同樣的道理,希望在自我介紹後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就必須找出能與聽者未來連結的個人價值。
現在我知道自我介紹要怎麼開頭了,但我就是因為沒有值得介紹的長處所以才會看這本書啊!怎麼作者又要我展現個人的價值呢?關於這個問題,第二章會有一系列題目來引導讀者找到每個人獨特的能力。這邊只先提一個觀念,任何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肩負著某種任務來到世上,所以要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還沒看過第二章前,假設勉強找出一個長處或是工作成果並且擬定一套自我介紹,接著開始獨自大聲地練習
「我是XXX,曾在短時間內完成多份專案,且過程中有效降低各項成本費用,希望能運用過去經驗在不同領域發展,如果你對專案管理有興趣,歡迎來找我聊聊」
前者提及「短時間完成多份專案及降低成本費用」是確實發生過的事情,但在說出來的時候總會有種奇怪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我在專案管理這個領域真的有這麼厲害嗎?」,會產生這種異樣感是來自於我們不認同「我善於專案管理」的自我形象。
所以要怎麼做才能認同我的自我形象?
|#1 自我形象在前,行為在後,反覆進行自我形象和行為才能塑造自己
接續先前假設的自我介紹來說明,先有自己就是個擅長專案管理的想法,並為這個形象設定努力完成目標,行動後帶來的結果強化自我形象,透過不斷的行動和強化自我形象來塑造自己。
|#2 打造認同自己新的自我形象環境
在書中作者提出兩點關於改變環境的看法。第一,在原生環境的朋友已帶有既定印象,當自己努力塑造自我形象嘗試改變時,很有可能因為朋友無法認同新的我而意圖勸退,當我們接受朋友的想法時等同宣告失敗。第二,「很多時候自我形象都是由他人所製造,並非自己」長期被灌輸就是因為腦筋不好所以才考差的孩子,當每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就會一再強化「我笨所以才這樣」的想法,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念書?導致漸漸對課業無心,陷入「腦筋差-考不好」的循環,因此想要改變自己,就必須先改變環境。
作者希望讀者在撰寫自我介紹前先根據以上兩個步驟進行自我形象認同
只要認同自我形象,我真的就能成功改變自己嗎?
當我第一次看到塑造自我形象就能改變自己的觀念時,也是懷疑這真的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作者以非常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作為範例,簡單介紹實驗內容,研究者從報紙募集幾位普通人,並將他們分為獄警和囚犯兩組模擬兩周監獄生活。起初大家都明白只是個實驗所以氣氛顯得融洽,但隨著時間過去,扮演獄警的人行為越來越暴戾仿佛他就是真的一位獄警,預計兩周的實驗在第七天提前結束。從實驗中發現原本普通的民眾,在被賦予獄警身分後,為了符合這個形象而開始產生相對應的行為,這也呼應上一段作者提出的作法,當某種自我形象在被自己或周遭他人認同時,人格就會開始改變。那該怎麼製造自我形象?這個問題的解答就在第二章的一系列引導題目中。至於最重要的自我介紹內容,在認真思考第二章作者拋出的每題後內容大致上就有原型了。
自我介紹的類型
作者根據發表場合和時間長短列出三種自我介紹類型當在交換名片或是透過別人介紹自己的場合時
|#1 一句話自我介紹法
當在透交換名片或是透過他人介紹自己場合時,一句話自我介紹是最普遍的方式,有兩種架構能運用,第一,受益型自我介紹「我是將A(現狀)改造成B(未來)的XXX(姓名)」,明確說出一個當對方與你接觸後,近期可實現的未來藍圖,換言之就是說者能為聽者在不久的將來所帶來的益處。第二,展望型自我介紹「我是打造B(未來)的OO」,內容在表達你想實現的未來或是夢想,也是發表者與聽者的約定,若將來無法實現,不僅背叛了聽眾也同時背叛自己。以我自己為範例,我的一句話自我介紹如下
"<受益型> 我是XXX,可以將多份複雜的專案(現狀),在短時間內利用自己的流程和經驗將所有專案走上正軌(未來)"
"<展望型> 我是XXX,期許能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環境,所以在3個月內大量閱讀UX/UI/PM的書籍及案例。"
|#2 18秒自我介紹法
通常一句話不能充分介紹自己且獲得聽者信賴,所以絕大部分的場合都非常適用此方法,至於為什麼是18秒呢?因為不管是電視或廣播廣告都能透過短暫的15秒介紹商品的特點吸引聽眾目光,所以作者認為18秒對於發表者而言是一個十分足夠的長度能完整表達自己的優勢和想法。第一句的內容就是我們能提供的「未來」、第二句請提出可以證明你能實現未來的「過去」實績,如果沒有實績就請以為了獲得經驗的機會作為目標,最後一句是希望聽眾在聽完前兩句後能「現在」作出的期望動作。將未來、過去、現在連貫後,就能完成一個簡短的18秒介紹。但關於是不是一定要按照未來、過去、現在這個順序,我個人心中是打一個問號,等我實驗後再來分享。以我自己為範例,18秒自我介紹大概像這樣
"我是XXX,曾多次在短時間內完成多份專案並能在降低10%成本費用下提前量產(過去),希望能運用過往的專案管理經驗在不同的領域發展(未來),由於目前沒有在XXX有實績,如果您對我有興趣請聯絡我。(現在)"
|#3 1分鐘自我介紹法
一分鐘自我介紹的架構大致上與18秒類似,都會提到未來、過去以及現在,比較不同的一點是要包含實現夢想時周邊的樣貌。
"我是XXX,目標成為一名軟體業PM(未來)。現今人們的生活與數位產品密不可分連帶產生許多社交軟體,受惠這些軟體讓我能多年不久的好友輕易聯繫(過去),因此漸漸對這些產品有了情感上連結。期望周遭的人在使用我所設計的軟體時也能有「多虧這個產品出現使我的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未來,實現夢想時周邊的樣貌),因此近三個月內閱讀10本軟體產品開發書籍及多篇目前在職PM所分析的產品報告,並結合在硬體業專案管理經驗(現在),期許自己在未來能做出撼動人心的產品。"
以上是我認為本書比較重要的觀念在所以這個小平台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因為文章內容是經由我個人想法後整理出來的,如果有興趣的話還是建議各位買書閱讀作者第一手資訊~